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

学校新闻
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9月25日,电子科技大学首届校友文化节系列活动“成电校友终身学习计划”第七讲暨求实讲坛2025年第二期在清水河校区举行。1997级校友、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萧锋作题为《缂丝的千年传承路》的专题报告。合作发展部相关负责人、集成电路学院副书记于淼参加,合作发展部信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凌琳主持活动。

萧锋校友2005年起随母亲马惠娟系统学习缂丝技艺,多年来致力于这项有着“织中之圣”美誉的千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从电子科技大学走出的非遗传承人,他始终秉持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理念,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分享报告中,萧锋从缂丝的历史渊源讲起,详细阐述了这项技艺的独特之处。缂丝又称“刻丝”,以桑蚕丝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生经熟纬、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的独特技法,织出图案和花纹的高档丝织手工艺品。因其织造过程中以小梭织纬,根据纹样多次中断以变换色丝,使成品只露纬丝不露经丝,形成“通经断纬”的技术特点,这也正是“缂”字的本义。萧锋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和实物图片,向师生们展现了缂丝技艺的发展脉络。从汉魏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到唐代开始用于丝织;从宋代达到艺术鼎盛,到元明清各代形成不同风格;从民国时期的衰退,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复兴——缂丝技艺跨越千年的传承史,令在场师生深感震撼。

作为苏州缂丝的代表性传承人,萧锋还分享了自己在传承这项技艺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他先后发表了《缂丝中线条的表现处理》《唐宋时期缂丝考证》《缂丝-织中之圣》等多篇学术文章,在技艺传承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他的作品风格坚持传统,运色明快而不失沉稳,多次参展并获奖,为缂丝技艺的当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讲座最后,萧锋表示,作为成电人,能够参与到传统工艺的传承中,他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技艺,也让科技与人文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交融共生。

本次活动是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为促进校友与母校联系、推动终身学习理念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讲座不仅为师生搭建了开阔视野的平台,更是一次生动的美育实践。通过邀请萧锋这位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校友回校分享,旨在以缂丝这一千年绝艺为载体,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鉴赏力,深刻展现了成电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多元化成才路径与丰硕成果。


清水河校区: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六号科研楼五楼B区

沙河校区: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中326
联系邮箱:uestcaa@uestc.edu.cn;alu@alu.uestc.edu.cn

联系电话:028-61831809/61831019/ 61835555/83207318

  • 校友微信平台

Copyright ©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 198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31788号-1